五金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1月22日,青岛市委、代市长任刚在参加山东省十四届三次会议青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提到,要抓好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聚焦“10+1”产业方向,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青岛新一轮的产业布局中,“10+1”产业方向具体分为四个层面: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2个先导产业,突破发展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装备5个新兴产业,提质发展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现代轻工3个优势产业,超前发展1批未来产业。
“十四五”收官之年,青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积极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发展新路径,逐步清晰。作为产业园区运营的优质国资平台,青岛华通集团积极践行国企担当,主动承接国家和省市战略,锚定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通过成立华通都市产业园公司、华通工业产业园公司,整合资源盘活低效资产、导入优质产业项目、招引优质企业,为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华通力量。
盘活低效用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园区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优化城市工商业土地利用,加快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
2024年是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收官之年,而低效片区改造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青岛始终将其摆在重要位置。
作为青岛城市更新的国有重要平台,华通集团坚持市场化定位,匹配城市战略、做活做优盘活存量资产,提升发展质效。
2023年,华通集团承担了市直企业22宗土地中9宗地块的低效资产盘活工作。2024年,集团又将南流路9号园区纳入盘活范围,至此共涉及10宗低效地块。
华通集团所属华通都市产业园公司、华通工业园公司以产业金融和产业园区为战略支撑点,匹配集团战略发展,采用自主运营、合资运营、委托运营三种模式,深入践行“大物业、大资管”战略部署。在城市更新中,两家公司勇担重任,深度参与青岛市城市更新及自有低效厂房的改造,有效提升了园区利用率和价值。
2024年,华通都市产业园公司共推进都昌路3号、虎山路20号二期、兴华路3号、松山路3号园区、永平路2号园区9宗低效资产盘活地块。
存量资源的盘活,远见、灵活性与执行力缺一不可。基于对市场趋势的精准预判,华通都市产业园公司成立工作专班组,对9宗地块提升改造工作遇到的问题重点突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抓好具体工作推动落实,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盘活策略,实现土地增值收益,形成低效地块改造良性循环。
作为青岛市直国有企业低效土地盘活标杆亮点项目,虎山路20号园区于2024年初正式投产,截至目前,已签约30余家企业入驻,包括同心广告、海阔利特检测、赵小雪体育、小山前牧业等优质企业,三年内预计年产值达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00个,年税收约1000万元。
盘活低效用地事关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关乎城市的未来。华通集团以旗下华通工业园公司为平台持续发力,通过与国内头部企业合作,全力打造均和云谷·青岛机器人产业园、均和云谷·青岛未来创新园、青岛临空国际智造港项目。
均和云谷·青岛机器人产业园项目是华通集团和均和集团联合开发的“工改工”、区域低效能土地高效能利用的高标准产业园区,位于城阳区裕亭路以南,天康路以东。项目主要建设标准工业厂房,并于2024年3月开工。目前,首期开工的四栋楼已完成封顶。
园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产业方向,重点聚焦机器人行业,致力于打造集研发办公、创新孵化、成果转化、生产制造、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机器人特色产业集群和智能制造产业样板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新的青岛市“10+1”产业布局中,青岛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产业的地位,将其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并列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而通过引入行业头部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和云谷·青岛机器人产业园肩负着为片区引进机器人产业链的重要使命,发挥“强链、补链、延链”优势,塑造产业升级新模板。
由华通集团和联东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华通联东·青岛临空国际智造港项目,结合青岛临空经济示范区独有的区位优势,聚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上下游产业,辅以总部经济等相关产业,建设以企业总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为主体,集生产、展示交易和科技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综合体。
据了解,华通联东·青岛临空国际智造港项目首期于2023年11月交付使用,现已入驻6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华通联东·青岛临空国际智造港为依托,一批先进制造、跨境电商、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产业与航空业加强互动融合,拉动腹地区域经济发展。
而无论是均和云谷·青岛机器人产业园项目,还是华通联东·青岛临空国际智造港项目,都属于华通集团以合资合作破题低效用地盘活的标杆案例。
再看由华通集团携手均和集团投建的云谷·青岛未来创新园,一方面,华通集团秉持着“产业引领+资本推动+园区运营服务”的发展理念,构建“产业+园区+基金+产融服务”四位一体运作模式;另一方面,凭借均和集团供应链、产业链、金融链、创新链、运营链五链融合的优势,助力入园企业快速成长为隐形冠军、瞪羚企业甚至独角兽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以自运营模式为依托的昌邑路4号华通文化创意产业园、嘉定路5号华创科技园,目前已招引山东省瞪羚企业盛途科技、北方最大的咖啡工场“四分时”等企业入驻,“高附加值”“轻资产运营”园区IP渐已成型。
而通过委托运营模式的原青岛第二印染厂旧址,正加紧建设成为集现代工业、服务业创业实训基地、工业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园区。
眼下,青岛要打造创新型产业体系,不仅要依靠既有的资源禀赋,也需要具有创新潜质的平台迎接未来的增量和更多产业的入驻。
均和云谷•青岛未来创新园定位为打造青岛市高端研发智造产业园区,重点引进智能制造、电子信息高端科技研发类以及辅助研发生产型相关企业。清晰的产业定位及引入的企业和项目,让园区发展有了可靠的“筋骨”。
园区重点聚集高精轻的成长型企业入驻,将引进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及研发设计等生产服务相关的企业。项目建成后,可实现114家企业入户,预计实现年产值15亿元,年税收6000万元,带动就业1500人。
截至目前,均和云谷•青岛未来创新园已有35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入驻。项目一期已完成交付,后续还将有更多企业陆续入驻。
在园区运营过程中,华通集团旗下青岛数据集团及时跟进园区入驻企业,提供智能监控、火灾预警等智慧化服务;华通金控旗下企服集团为企业量身定制惠企政策宣讲等服务,共同赋能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华通集团精心梳理产业发展需求、引入匹配的优质项目、营造创新生态氛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主体投资青岛。
从几个产业园区来看,均和云谷•青岛未来创新园2024年完成签约4651万元,累计签约35家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华通联东·青岛临空国际智造港完成签约2636万元,累计签约12家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华通集团在产业园区建设与招商方面的显著成效,为青岛市创新型产业体系的构建注入了强大动力。
瞄准前沿阵地推动城市产业发展,青岛华通集团深耕城市更新与低效资产盘活,以创新驱动的产业生态系统为依托,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效应,推动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高效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在城市打造创新型产业体系中扛牢国企担当。锚定“10+1”青岛华通集团向“新”谋划助力产业腾飞